引流“金融活水”赋能乡村振兴,广东推进金融、商贸、科技助农三大保障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翁榕涛   2021-09-08 18:51:2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广州报道

9月7日,《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发布,并提出要加强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一直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较大,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农村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转,广东金融在“十三五”时期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何成效?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继续支农助农?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二级巡视员刘凯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广东金融系统大力推动、积极开展我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关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6月末,广东涉农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展望“十四五”时期,刘凯文表示将从健全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拓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以及优化农业融资担保服务等方面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工作。

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当前广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协调矛盾依然突出,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指出,为了推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将强化金融助农、商贸物流助农、科技助农三大保障措施。

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据刘凯文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十三五”期间,广东省全面完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涉农保险搭建了全省层面“12+8+3+N”的险种体系,基本上涵盖了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品种;小贷公司积极发挥服务乡村振兴补充作用,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也不断完善。 

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不含深圳)小贷公司累计发放涉农贷款28.06亿元,期末涉农贷款余额61.30亿元。全省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平台累计提供融资担保约100亿元,服务“三农”经营主体1.08万户次。

接下来,广东金融系统除了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引以外,还将通过以下几个举措大力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

一是健全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推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发挥主体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涉农金融机构支农助农主力军作用,引导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 

二是搭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专业版块,拓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广东农业高质量发展板”建设,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支持农业保险扩面增品。加大力度推广岭南特色水果、水产养殖、制种保险。

四是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农支小作用,加强政银担保合作。落实落细降费让利优惠措施,推动全省融资担保支农业务扩面增量提质。

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

今年以来,“快递进村”工程继续推进,截至目前,主要快递品牌在98%的乡镇实现了网点覆盖。

不断延伸的快递网络,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被激活,成为快递行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时,“快递进村”也有效衔接起农户与市场,促进了农产品供需两旺,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聚力农村商贸流通助农,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做到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顾幸伟介绍,官方将加强产地冷藏保鲜基地建设,建设10个地市级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50个县级区域性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基地、1000个乡村物流设施示范村以及一批“田头小站”,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完善农产品冷链流通体系。

到2025年,全省新增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200吨以上,鲜活农产品产后损耗降低 15%以上,农产品预冷保鲜比例达到60%以上。

据《规划》指出,广东将全面实施“快递进村”工程,推动邮政、快递企业加强与农业、供销、电商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共享网点服务资源,支持农村快递发展与“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紧密结合,支持智能投递终端“下乡”,推进村邮站建设,加快完善粤东粤西粤北农村偏远地区网络布局,健全农产品寄递网络,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实施“粤强种芯”工程 打赢种业“翻身仗”

打好广东种业翻身仗,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广东提出实施“粤强种芯”工程,这也是我省“十四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是解决好种子问题的重要抓手。

在科技助农方面,广东将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突破核心育种关键技术,培育突破性新品种,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加硬核的支撑。全面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办好世界数字农业大会,建设农业人工智能装备研究中心、30个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种业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广东在优质稻、果树、南药、生猪、肉鸡、水产品等领域的育种已处在全国领先地位。顾幸伟介绍,接下来广东将系统谋划“粤强种芯”工程,加快新品种培育和技术攻关,加强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同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广东种业集团。《广东省种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正在加紧进行。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表示,“重点围绕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服务、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等科技助农活动,从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等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

在科技助力农村产业培育上,安建光指出,一方面要引导农村科技特派员围绕乡镇产业和科技需求开展服务,将服务环节从产前、产中延伸至产后,实现产销对接、全链条覆盖,助力打造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另一方面鼓励农村科技特派员因地制宜,带动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落地转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孕育乡镇创新发展内生动力,培育乡镇发展新业态,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

上述《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广东支持深圳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新建 10 个省级或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级农业科技试验基地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支持各地市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1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优先建设南方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支持广州建设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隆平院士港。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