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十四五”规划:琶洲成为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市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魏雯静   2021-07-30 13:57:24

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据介绍,“十三五”时期,海珠区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453.4亿元,年均增长76.5%。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1%,比2015年提升1.33个百分点,位居广州全市前列。

数字经济引领下,海珠区“双区”建设稳步推进,琶洲成为了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广州市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成绩亮眼

“十三五”期间琶洲营收达2690.14亿元

根据《纲要》,“十三五”期间,海珠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共推动91个“攻城拔寨”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665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453.4亿元,年均增长76.5%,数字新零售销售额年均增长达到了 17.2%。

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核心片区,整体定位为广州“数字+会展+总部”融合创新的产业新高地,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琶洲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纲要》显示,“十三五”期间,琶洲试验区营业收入达 2690.14 亿元,是 2015年的 2.9 倍。

在日前发布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简称《产业规划》),也显示琶洲试验区的数字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从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上看,2020年琶洲核心区的主营业务收入达2690亿元,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营收为377亿元,占比达到14.0%。另外,琶洲核心区科学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达6285家,企业数量已超过琶洲核心区传统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达20.7%。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其中商务部认定的数字商务企业3家,上市的电子商务企业36家;数字经济领域中国独角兽企业2家,全区占比50%。《产业规划》提出目标,到2025年,琶洲核心区数字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将大幅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区级及以上总部企业超9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00家。

琶洲试验区成为了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广州市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

《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总部建设,加快打造创新型数字经济总部优势集群,琶洲试验区将建成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一区一谷一圈”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30年前,琶洲试验区将打造成为数字技术领先、产业基础雄厚、融合应用广泛、科技创新活跃、体制机制完备的数字经济示范区。

数字经济引领

海珠将实现“一定位、双引擎、三平台、四目标”

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数字经济”都成了海珠发展的关键词。

面向“十四五”,《纲要》中提出海珠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综合竞争力进入广州第一方阵。提出了“一定位、双引擎、三平台、四目标”。其中,“一定位”指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双引擎”指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三平台”指“一区一谷一圈”,即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四目标”指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

从一些具体举措来看,在研发上,到2025年,海珠区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左右。依托琶洲实验室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琶洲试验区头部企业科研优势,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将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和应用创新示范。同时,鼓励树立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标准,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对创新主体的扶持上,将支持头部企业搭建开源开放服务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参与协同创新,引领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一系列数字化服务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促成更多科技成果在海珠区落地转化。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将布局类脑智能、区块链等领域

将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形成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群。

发挥好优势的同时,面向未来,《纲要》提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类脑智能、区块链、纳米科技等未来产业,建设具有海珠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具体来看,其中,类脑智能领域将支持琶洲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主动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类脑认知与神经计算、类脑多模态感知与信息处理、类脑芯片与系统等技术研发与自主创新,构建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同时,推动类脑智能技术成果的应用示范与转移转化,破除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瓶颈,解决通用场景问题,实现强人工智能和通用智能。

区块链领域,将依托中山大学等高校、琶洲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院所,开展分布式计算理论、密码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引进并培育从事分布式区块链研发、场景应用、计算机系统集成、数据处理等业务的企业,引导创新性优势企业围绕区块链关键核心技术、区块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开展攻关,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夯实基础。推动优势企业打造一批面向场景应用安全集成、数字资源开放共享的技术融合产品,支持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民生、金融、电子存证、产品追溯、数字版权等领域开展创新应用示范,支撑可信经济建设。

纳米科技领域,将依托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型企业,开展纳米材料制备及纳米技术应用研究,重点探索纳米技术在新材料、新型量子元器件、检验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