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下发中小学生网游防沉迷“五项要求”,呼吁学校、家庭和监管部门共同推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蔡姝越   2021-11-02 18:25: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蔡姝越上海报道

如何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反应,如游戏中的不良内容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未成年人游戏内大额充值等问题也令学校及监护人忧心不已。 

近日,监管部门再次细化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防沉迷的相关规定。10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内容建设、时段时长、学校管理、家校协同和部门监管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受访专家表示,从通知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游戏防沉迷工作的主体范围进行了扩大化,可以看作是我国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的一个新起点。

五项要求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中央有关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的决策部署,《通知》中共列举出五项中小学生网游防沉迷的具体要求。

网络游戏内容的质量审核标准仍在不断提高。通知第一条“确保内容健康干净”中要求,各地出版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网络游戏前置审批制度,督促网络游戏企业加大内容审核力度,坚决杜绝网络游戏中含有可能妨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确保内容优质健康干净。此前,有消息称,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培训班开班动员大会于北京召开。会议纪要文件对网络游戏审核流程中的“内容审查”和“技术审查”部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名认证”和规定游玩时限是“网游防沉迷系统”的核心功能。第二条“落实好防沉迷要求”则指出,网络游戏企业要采取技术措施,避免中小学生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要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将未成年人用户纳入统一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管理,不得在规定时间以外以任何形式向中小学生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而第三条“严格校内教育管理”和第四条“推动家校协同发力”则要求学校和家庭联动管理。要求中提到,学校要严格校内教育管理,做好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和校内互联网上网服务设施保护工作。要加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对待、合理使用网络,自觉远离不良网络诱惑。要推动家校协同发力,督促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发挥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通知在最后一条“切实加强监管问责”中强调,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络游戏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处罚或关停违反相关规定的网络平台和产品,鼓励相关组织或个人,举报落实防沉迷措施不力的网络游戏企业和平台。同时,要将预防中小学生网络沉迷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将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

需加强外部管理

针对该份文件中的内容,多位专家认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李雯撰文指出,青少年是数字世界的原住民。她认为,当前青少年经常被称作是“数字一代”“网络一代”,是网络游戏用户中最年轻的群体,“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潜在风险和主要危害往往认识不足、抵制乏力,非常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此,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非常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刘长海则表示,中小学生要理性拥抱数字化时代,明智对待网络游戏,在数字化浪潮中努力增强“戏水能力”,避免“溺水”。面对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学习和游戏之间的抉择,学生要逐步明确自己的立场与原则,形成学业优先、游戏限时等规则意识。

纵观《通知》中的五点要求,其中“确保内容健康干净”和“落实好防沉迷要求”再次强调了游戏企业在中小学生网游防沉迷的工作中的内部义务,而“严格校内教育管理”“推动家校协同发力”和“切实加强监管问责”则明确了学校、监护人和监管部门的外部责任。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高艳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现阶段,网游防沉迷的外部管理更需要投入精力人力去推动

“网游防沉迷工作仅仅依靠法律的规制和政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同参与。”他提到,据研究,中小学生容易沉迷网络的原因有四点:家庭关爱、心理需求、心理压力及群体心理因素。学校教育的氛围、学业压力、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对网游防沉迷工作的宣传工作、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功能以及社会风气等均会对网络沉迷产生不同影响。

高艳东建议,形成全社会的合力,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掌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解决网络依赖、成瘾等问题才能构建更为完善的防沉迷系统。

防沉迷保护新起点

从近期接连下发的网游防沉迷文件的指示中可以看出,网游防沉迷的各项规定及措施也在不断趋于具体化,其工作的触达范围也在不断扩展。

21记者梳理后发现,自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后,监管部门的一系列动作,也在强调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工作的重要性。

9月8日晚,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约谈中从游戏时限、账号租售、内容审核、游戏推广、直播管理等方面对相关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没有落实好防沉迷要求的企业,监管部门也陆续做出了对应的惩罚。10月8日,文旅部公布了5起游戏公司未落实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的典型案例,包括在限定时间以外为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未要求未成年人在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时使用真实身份信息、搭建私服运营网络游戏的执法案例。

网信办也于10月18日召开了“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全国视频工作会议。会议强调专项整治行动要紧盯五类账号运营乱象,其中之一就是向未成年人租售网络游戏账号,要求“严格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和登记要求,清理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的租售交易。”

“从2005年6月,国家制定出《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以来,到今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再到此次六部门发布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通知,国家在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工作上从未停止过。”高艳东指出。

诺诚游戏法创始人、游戏律师朱骏超则在接受21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本次教育厅等六部门下发的通知中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游戏防沉迷工作的主体范围进行了扩大化。从以前的仅仅是游戏企业与家长的二元关系,扩大为社区、学校、教育部门、出版部门、网信部门等多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重大事项。“这个通知,不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更可以看作是我国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的一个新起点。”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