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百胜中国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按照首日收盘价390.2港元计算,百胜中国的总市值约为1635.35亿港元。
百胜中国于2016年自百胜分拆,并在纽交所独立上市。从百胜中国今年以来在美股市场的股价表现看,公司股价受疫情影响在一季度一度下跌至不足40美元/股,后相对稳步的回升至本月初的近60美元/股。
瑞银是百胜中国此次IPO的联席全球协调人。瑞银股票资本市场部亚洲区主管黄培皓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本次百胜中国412港元/股的定价参考了公司在美股市场的价格,较定价日前一天的美股收盘价55.92美元/股折让约4.9%。
“公司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很强的韧性。综合当前业务恢复比较平稳、(美股)股价比较理想,我们认为应该抓住这次市场窗口完成二次上市,为公司未来中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黄培皓透露,百胜中国在创新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使得公司比较顺利的拿到了联交所的上市批准。
餐饮企业二次上市头啖汤
今年6月以来,已经有京东、网易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到香港二次上市。瑞银方面曾有预测,截至六月底,美股市场有40余家中国公司符合在香港二次上市的要求。
谈到今年下半年中概股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交易的活跃度,黄培皓认为:“引入更多亚洲时区包括中资投资者,对股价支撑有比较正面的推动。中概股在美国有可能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大家能感受到一些顾虑,到香港二次上市相当于多一重保险。”
与过往已经完成赴港二次上市的多家中概股企业不同,百胜中国是典型的餐饮连锁企业。
港交所的规定,赴港二次上市的合资格发行人必须是符合“创新产业”范畴的公司,其他要求还表现在合规记录和市值门槛两方面。对于“创新产业”的界定,港交所指出,“何谓‘创新’则视乎申请人所属行业及市场的状况,且会随着科技、市场及行业发展而有变。”
“很多贴近消费者的行业也都在提‘互联网+’、谈科技赋能。”黄培皓补充表示,除了广义的创新要素,公司在各自领域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是能否在二次上市中能否获得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因素。
深化数字化创新
百胜中国在1987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按销售额计是中国市场上最大的餐饮企业,经营的餐饮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贝尔、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和 COFFii&JOY。
截至今年7月底,百胜中国旗下餐厅数量超过1万家。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IPO募集资金最大的两方面用途将是,第一,将用于扩大及深化餐厅网络,第二,投资于数字化及供应链、食品创新及价值定位以及优质资产。
百胜中国的创新性体现在数字化和供应链等方面。其中,数字化方面的创新包括数字支付、无接触配送和超级会员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百胜中国曾获得蚂蚁金服的投资,并从2015年夏季开始提供数字支付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百胜中国旗下的肯德基和必胜客等从1月底开始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
百胜中国的数字化创新还体现在超级会员APP的打造。截至2020年6月30日,百胜中国共计有2.65亿数字会员,会员销售占到整体销售额60%以上。
“大家觉得这是家餐饮企业。实际他们在线上与客户的互动非常多,多年来一直在拥有深入构建自己的数字化生态系统的基础。”黄培皓分析认为,百胜中国的创新同样体现在供应链端。
以菜品创新为例,百胜中国仅在2019年全年就开发了1900道新菜品原型,推出约400款新产品及升级产品。平均下来,百胜中国旗下品牌每天都有新品推出。
“我们认为百胜中国的二次上市是成功的。一方面让股东结构多元化,引进了更多亚洲时区的投资者。另一方面更接近客户群体,在中长期将能得到更好的支持。“黄培皓表示,“百胜中国符合联交所对公司创新资质的要求。我们相信还会有其他一些类似的非互联网或非TMT行业企业的中概股公司获得香港联交所二次上市批准,他们同样有很多的业务创新和科技赋能要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