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用创新机制和市场化要素改革来促进经济复苏和增长?辽宁沈阳的国企混改土地资产作价出资(入股)操作,提供了一个大胆创新、在机制上寻求突破,探索中央有关国企混改政策的标杆案例,值得各个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学习。根据报道,沈阳副食集团22宗划拨土地全部完成权籍调查;首批符合条件的11宗土地使用权以作价出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有偿使用,总面积为21.94万平方米,以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价格的差额8535.02万元转增国家资(股)本金。
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是国家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对改制国有企业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资产处置的一种方式。辽宁为代表的东北经济区曾经是“新中国工业摇篮”,工业基础雄厚,也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长期市场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机制僵化、资本缺乏。一方面,早年划拨取得的土地,国企改制后需缴纳出让金,增加了混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国资国企存量地产亟待盘活优化,必须尽快以存量引增量推动经济发展。采用土地作价入股,可以解决企业资本和资金不足问题,降低企业负债和改革成本,有利改革快速推进。
用市场化的方式将生产要素配置给效率更高的企业,可以提升中国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正是因为充分认识到健全和完善要素市场机制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于今年3月30日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其中特别提到要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作价出资(入股)等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
通过混改来健全企业制度和提升效率是中央坚定不移的政策。此前中国联通引入互联网公司的混改已经证明了混改对企业效率提升的显著作用。中央一直鼓励各地在政策范围内大胆创新,通过混改来全面盘活资产。沈阳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操作以土地要素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混改步伐,提升混改质量,是国企混改的创新尝试和建设要素市场的重要尝试,它一方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推动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国企改制探索了新路子。 在贸易争端和疫情的双重挑战下,迫切需要更多以市场化改革为指引、完善要素分配机制的创新混改方案。沈阳的土地作价入股混改方案,降低了企业负担、保护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促进了土地这一重要市场要素市场的完善发展,可以说一举多得。这一案例必将成为中国混改和要素市场建设历史中的标杆,值得全国各地参考学习。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