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暴发数月,确诊病例突破330万、死亡超过13.5万人之后,美国民众终于看到总统特朗普在公开场合戴上了口罩。在此背后,是来势汹汹的疫情反弹及其对经济复苏进程的威胁。
3月中旬以来,美国疫情迅速扩散,沦为全球重灾区,特朗普政府在病毒检测、佩戴口罩、药物治疗等各个防疫领域的混乱局面,招致美国社会各界广泛批评。围绕抗击疫情与重启经济,美国两党陷入激烈党派之争,在公众场合是否应该戴口罩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距离11月美国大选不到4个月,两党斗争日趋白热化。根据盖洛普最新民调数据,截至6月30日,特朗普支持率已下降至38%,不支持率上升至5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就美国疫情与选情形势等问题专访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定定。他于2007年获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2015年创立社会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2016年曾成功预测了特朗普的当选。
疫情反弹危及“经济牌”
《21世纪》: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5月以来美国开始重启经济,但6月下旬起疫情反弹导致多州暂停重启。你怎么看美国经济前景?
陈定定:现在IMF、 世行等研究机构都调低了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也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速预测。原因就是刚才提到的,一个多月前美国重启经济有点过早了,在疫情没有得到基本遏制的情况下重启,导致最近美国单日感染人数创新高。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福奇说过,如果现在的趋势得不到遏制,单日感染人数甚至可能突破10万。这是非常严重的,死亡人数也会大幅增加。
我觉得这跟特朗普的应对方式很有关系,因为他关心的主要还是大选,而他的选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经济运行状况,某个程度上他被迫提前重启经济,结果,却导致疫情进一步蔓延,反过来又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1世纪》:为什么戴口罩这个问题在美国会这么难处理,而且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意见分歧这么鲜明?
陈定定:戴口罩这种议题某种程度上跟美国控枪争议有一定相似。政府认为民众在某些地区不应携带武器,但民众会认为携不携带武器是个人自由。政府虽说可以下一个命令鼓励,或者说立法,要求民众戴口罩,但民众还是有顽固的,认为我的决定应该我做主,哪怕是对我有好处、对我的社区有好处,这里有根深蒂固的个人自由主义倾向在里面。
加上今年美国两党恶斗,戴口罩与否实质上也是关于重启经济的争论,一旦要求戴口罩意味着很多餐厅餐桌的间隔得重新调整,游泳池容纳人数也要减少,很多这类防疫措施都会增加经济成本,跟戴口罩是一个逻辑。
特朗普是主张经济重启的,但民主党认为当务之急是遏制疫情不是去重启经济。我想核心问题可能还不在于经济是否重启,可能在于特朗普支持度或者说政治“合法性”来源比较单一。正常情况下,如果总统比较受欢迎,他的支持度来源通常像桌子一样有几只脚,而不是只靠一个经济和股市。因为特朗普支持来源只能靠经济这一条腿。他自身的问题导致他没有其它选项可以做。
特朗普从上台以来民众支持度从来没有突破过50%,一般都在42%上下浮动。这在过去几十年历任总统里都没有过,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段支持度都是少数派。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经济,但只靠经济是不够的。
《21世纪》:与经济陷入衰退不同,美国股市自3月触底以来走出一波“V”型反弹,如果说三、四季度经济复苏不如预期,股市也会有风险。对特朗普来说,是否意味着“经济牌”也打不动了?
陈定定:可以这么说,特朗普现在还寄希望于股市恢复甚至创新高,但股市恢复跟就业率、失业率没有必然关系,美国失业率可能还会维持在10%以上的高位。当然,也可能得到比较好的恢复,但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情况,这取决于经济重启的情况。有些工作失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永远没有了。
另外,还取决于一些关键州的失业率和经济重启情况。像佛罗里达州最近单日感染病例创新高超过1万,可能还在增长趋势当中,佛罗里达州老年人口较多,感染死亡率会比较高,所以会影响老年人的投票意向和意愿。上一次大选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是险胜,差距只有2万多票。
中美关系明年或迎窗口期
《21世纪》:关于中美关系,国内外学者看法不一,有些特别悲观,但也有些比较乐观的观点。你最近一篇专栏认为2021年中美关系有机会迎来缓和,是基于哪些因素判断?
陈定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因素,第一是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没有成功,挑起的贸易战没有达到他的目的。美国对外贸易赤字包括对华贸易赤字其实还是扩大的,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的对外贸易需求,中国能够提供的,其他国家或市场不能填补空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当然经济依赖是相互的,比如美国大豆依赖中国市场,因为除了中国能买那么多大豆,其他国家没有那么大的购买力,而中国一定程度上也依赖美国大豆的供给,因为除了美国能供给那么多价格相对合理的产品,其他国家也提供不了。
第二是特朗普所谓科技战也没有达到他想要达到的效果,对华为的打击并没有把这个企业打垮,我们看到华为去年收入创了新高,今年也是在稳步推进。对中国其他高科技企业的打压,也没有把这些企业打得一蹶不振。所以,特朗普整个对华政策目前并没有达到他的想要的目标。如果他幸运连任的话,可能也要做一些调整。
第三是跟美国内政有关,拜登的对华政策我们现在不知道,但可以看他过去的言论和他团队的思想和看法,大概知道一些他可能关心的问题,他的一些路径和态度,应该说,跟特朗普还是有比较显著的区别。一些对华竞争可能还会继续,甚至变得更加紧张,但是对华合作方面也会变得更多,包括气候问题、能源问题、公共卫生合作、地区问题的共同解决等,都会变得更加重要。所以,预计会给中美关系缓和带来一些空间。
从国际层面来看,很多国家其实是不愿意跟着美国一起对抗中国的,他们不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选边站,他们选择的边是他们自己。这对美国想构造一个所谓的国际统一联盟来对抗中国,很可能只会起到一个反作用。因此他也得调整这些战略和政策。当然新政府上台后政策调整也要时间,但还是有相当大的概率,中美关系明年会有一个窗口期。
《21世纪》:特朗普政府比较反移民和排外,民主党这方面则比较开放,如果拜登胜选,中美民间交往是否有望迎来恢复?现在很多在美留学生、学者等都因签证问题受到影响。
陈定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因为整体气氛会有所好转。具体政策可能会有一些变数。但两边交流也会更多,类似这种受限案例也好、担心也好会少一点。 虽然不太容易恢复到以前那种状况,但是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草木皆兵。总体而言是会得到一些缓和,对双方的发展也是一个好事情。
特朗普民调落后
《21世纪》: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在民调和各界普遍不看好特朗普的情况下,海国图智是为数不多预测他胜选的智库之一,当时是基于什么因素判断的?
陈定定:我们其实也没有认为他百分百当选,只是认为不应低估这个可能性。原因很多,最主要跟美国特殊的选举制度有关。美国大选实行选举人票制度,而不是简单看谁的票数多少。希拉里得票其实比特朗普还多出280多万张。美国制度有其特殊性,每个州单独核算,谁赢了就把整个州的选举人票全部拿走,所谓赢家通吃。
当时我们观察到特朗普在中西部“铁锈地带”有比较高的支持率,民调差距不大并在误差范围之内,而且最后一段时间还有所变化。整体形势有利于特朗普。最后果然出乎多数人意料,特朗普赢得大概4个关键州。这4个关键州领选票加起来也就8万张左右,是个很小的数字。希拉里在加州就多赢了几十万张票,如果可以抵消她就赢了,正因为不能抵消,特朗普赢了。
这个意外里面有很多政治因素。特朗普有独特个人风格,是政治“素人”,所以,媒体、建制派、精英都不喜欢他。但底层选民很多是支持他的。这里有一个脱节现象。底层选民的声音没有被建制派和媒体听到,草根被精英忽视了。现在情况不同了,特朗普已经是主流声音里面的一个。草根的声音也没有像以前那么被忽视,有很多渠道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
《21世纪》:距今年美国大选仅剩4个月,特朗普在全国及摇摆州民调中全面落后于民主党对手拜登。但2016年的经验告诉人们,民调不一定可靠。特朗普有没有再度胜选的可能?
陈定定:要出现这个“奇迹”,需要他付出比当年两倍、三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包括在竞选造势、竞选策略、对竞争对手的描绘或者说信息上的攻势,甚至还需要天气帮忙,支持者会不会在选举那天出来投票等等。
现在还有4个月,今年黑天鹅也特别多,候选人的健康问题也要关注,毕竟两位候选人年纪都很大了。排除黑天鹅因素的话,应该说,特朗普输掉选举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