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的海归人才加速回流国内。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的海归人数大大增加,其中应届生人数同比增加72.9%。
国际化人才,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12月14举办的2020“链接世界,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了解到,广州南沙正式发布《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简称国际英才20条措施),面向全球国际英才发布6500余个岗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中科院“一院五所”、小马智行、暗物智能、恒大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企事业单位都在招聘企业之列。
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2020南沙国际英才大会开幕式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通过“四个一流”介绍南沙全方位人才发展生态。“四个一流”全方位人才发展生态,是指通过打造一流的南沙科学城、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国际人才特区、一流的优质生活圈,构建人才创新发展“大”“强”“广”“暖”的生态格局。
近年来,南沙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对杰出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安家补贴或200平方米人才公寓;对优秀人才给予300万元安家补贴或120平方米人才公寓;对青年后备人才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或100平方米人才公寓。
2018年初回国来到南沙的雷渠江是南沙人才住房补贴的受益者之一,在他看来,这些安居举措认为能够很好地吸引国际人才来南沙发展。
实际上,丰厚的安家补贴只是南沙国际英才20条措施中的一部分。除20条“硬招实招”体现南沙对国际英才的诚意之外,南沙区内各用人单位也在2020南沙国际英才大会上向广大海外英才发出6500余份“招贤令” ——广州南沙国际英才需求榜单。
翻阅这份需求榜单,相当一部分岗位年薪都在30-80万元之间,薪酬竞争力可见一斑。招聘范围广也是本次“招贤令”特点之一,依托南沙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南沙以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分中心为基点,面向北美、欧洲、亚太地区精准引进国际英才。
“香港科技大学首次面向全球揽才,共招聘1200人,仅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就需要400人。“广州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行政总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高级经理李桂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南沙推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有利于港科大(广州)吸引更多国际人才。“目前我们首批已经有8名教授享受了安家补贴、高端领军人才等相关政策补贴,这对我们招聘人才有着积极作用。”
政策、地缘、产业三重优势
“全球都在争夺高端人才,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雄厚的产业优势,并且在政策上对人才有着很大吸引力。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集聚国际英才,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文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滋如此感慨。
张弛是英才交流会现场签约代表之一,他已获得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创新创业与公共政策学域。相比其他城市,南沙有不少吸引他的地方。“南沙的引才政策覆盖较为全面,不单只有生活补贴,也有安家费以及配套科研经费,同时博士后等人才引进的对接与后续配套服务也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除政策优势之外,南沙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枢的地缘优势,也让他的团队在承接香港合作项目及资金使用方面都感到便利。张弛看好大湾区未来发展潜力,表示未来也会争取与内地企业发展合作。
如何加快提升人才引聚力和承载力?围绕平台布局,南沙发挥产业优势,不断引入各种创新资源:高标准建设南沙科学城,加快中科院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可燃冰等关键领域技术研发,支持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做大做强。
另外,为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国首个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也在南沙诞生。值得一提的是,南沙也设立了南沙驻美国波士顿、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等3个海外人才协同创新中心,以促进国际化人才集聚协同发展。
吸引人才的成效日益凸显,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格局正在广州南沙加速构建。南沙作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自2016年以来,高端领军和骨干人才增至7400人,总量增长5.5倍,建成人才住房704套,发放特殊人才奖励金约9.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