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新常态下,随着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复工复产都已步入正轨,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的陆续开放,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成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健康的重中之重。
如何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特别是公共场所的室内空气质量已成为政府及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历经疫情暴发的背景下,中国暖通行业以及空调方面又受到了哪些影响?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此专访了特灵中国区总裁颜培荣、特灵亚太区工程技术副总裁顾中平。
疫情下暖通行业的变革
《21世纪》:新冠疫情对暖通行业和空调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颜培荣:从消费者行为看,疫情暴发以后,网上的购物增加,大家外出相对减少,去商场、酒店、餐馆等比例都有下降。传统意义上的这些商业综合体,包括一些百货大楼等是行业传统意义上投资新建的业务比较多的部分,也是整个行业主要的客户来源,这些投资一定会下降的。
但与此同时,国家新基建也带来了一定机遇,医院、医疗、疾控中心的建设,包括药厂的建设,这块也会提速,这对暖通空调来讲也是个很大的机会。
从空气质量品质本身而言,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疫情大家对空气质量、杀菌除尘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舒适和安全这块的需求从原来的感觉并不是很重要,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我们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包括消费者对于这块新的需求的提升对暖通行业来讲也是个比较大的机会,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所以,从整个疫情来看,传统行业的投资会下降,但是新兴行业,对于新基建、医疗包括空气品质的建设对暖通来讲是个比较大的机会。
特灵中国区总裁、亚太区副总裁颜培荣
《21世纪》:能不能详细地讲一下新基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颜培荣:比如说医疗、医院的建设,包括疾控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专科型的传染病医院建设。现在中国的综合医院很多,但后续这种专科的传染病医院会越来越多,使得将来有其他疫情或者是其他病菌暴发的过程中能有很多的治疗机构能够提供。
另外,国家对于有关这方面的医疗设施整个的基础建设都有提升。比如从固定资产的投资来看,医院这块固定资产的投资从今年1到9月份都是双位数增长的。在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几乎是不增长或者负增长的前提下,医疗产业这块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双位数增长的,这体现出国家对这块的投入力度是比较大的。
《21世纪》:所以咱们现在暖通行业的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对吧?可以这样理解吗?
颜培荣:举个例子,原来暖通行业的投资,比如我们讲的商业建筑,包括酒店、办公楼、城市综合体的大卖场,比重占到将近70%左右的投资。和新基建的投资相比,原来的比重是30%左右。现在随着这个变化,原来这个70%的比重可能越来越少了,但是新基建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但是总体来讲,我们国家综合的投资有可能并没有一个显著的增加。因为中国有些地方的局部投资可能已经过热,所以我们现在要看细化的投资。中国的投资总量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大的增幅,主要是根据目前疫情所带来的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投资的改变。
《21世纪》:那咱们这边整体来说因为这个疫情会不会出现行业分化的情况,甚至像其他行业出现一些企业倒闭的情况?
颜培荣:大部分暖通行业从技术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除了基本的制热和制冷以外,效率和节能是挂钩的;第二个是环保;第三是舒适和安全。
所以,在这种基本的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对于节能效率、碳排放、环境保护,以及安全、舒适这块的需求会上来。所以,这导致低端的市场有可能会越来越难做,而随着消费需求的提升,或者消费的升级,新的安全、舒适这块需求会上去。总体来讲,我认为暖通行业还是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
特灵科技亚太区工程技术副总裁顾中平
《21世纪》:受疫情影响有些行业会出现分化、倒闭潮的现象,咱们这个行业是否有这样的情况?
顾中平:毕竟暖通行业本质上是解决人的起居生活舒适性的问题,也是温度本质的东西,我没有感觉到这个行业因疫情导致的分化。当然,在此背景下,如果公司没有抓住机会,没有把刚才提到的舒适性、安全性放在首位,我觉得也会出现一定比例的跟不上,这是有可能的。这个行业本质的需求是在那的,就是对温度的要求,冬天制热,夏天制冷。
特灵科技旗下有两个战略品牌,特灵和冷王。特灵是做暖通空调的,冷王是做冷链运输的。我们居民现在的生活更加注重新鲜,更加注重安全。现在冷链这块的发展还是蛮不错的,接下来新冠肺炎的疫苗研发上市后,冷链运输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机会,所以这块也是我们业务增长的一个关键点。
机遇下的挑战
《21世纪》:这个行业存在着机会,但也有挑战。在挑战方面主要是哪些比较多一点?
顾中平:比如说原来只有医院或者有疫情的地方,大家可能关注于健康、消毒、杀菌,但其实办公室或者家里的环境可能被忽视。经过疫情,大家都自然而然地来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的问题。
这些给我们的产品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业务的推广,还有创新的模式和技术,都带来一定的挑战,因为我们终端客户其实有高端、中端也有相对偏远一点的低端的,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1世纪》:我们这边有哪些创新?
顾中平:这次针对疫情,今年我们也花了相当多的人员和精力,我们开发了四个技术,四个技术对应的产品可以叠加使用。这四个技术具体来讲一个是光触媒技术(PCO),一个是紫外线杀菌技术(UVGI),还有一个是高压静电过滤技术,另外一个是负离子技术。这四个技术我们可以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空调箱、风机盘管,以及我们家里的一些产品里面。
《21世纪》:我们之前做过一个暖通系统使用的调查,发现很多人在质疑暖通系统到底是否有用?
顾中平:温度是25度还是22度,消费者用温度计一量就能测出来,但暖通空调系统的运作非常复杂,从设计、选型、安装到维护等,每个环节都会对其最终的效果产生影响。
不过,以特灵科技为例,我们的产品在上市前,都在国家指定的权威机构做了官方的测试。包括特灵科技在内的合规的产品都有相关数据可查。
另外,特灵科技9月份成立了一个健康和高效空间中心,这个中心集聚了全球公司内外医疗和卫生行业的专家,做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及全面测试,包括杀菌、起效时间等。
10月初,特灵科技还与Synexis公司合作推出了一项更具创新性的室内环境质量技术,并将其纳入了特灵为基础教育(K-12)学校提供的综合产品和服务组合,进一步帮助学校提升校内建筑的室内空气质量。
《21世纪》:从一些制造业企业销售数据看,他们从5月份开始回暖,到后面两个季度可能会把前半年失去的份额给补回来,包括特灵科技在内的暖通行业企业是否也是这样的情况?
颜培荣:最近这段时间整个消费指数大幅度的拉升,是来自于汽车消费的体现,网上的消费也跟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以上,这是最近这几个月消费拉动比较大的点。
我们刚刚公布了第三个季度GDP的增长,差不多在4.9%左右。 但老百姓到酒店,到商场和餐饮消费的需求实际上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要恢复到疫情之前老百姓正常到外部活动的那种消费,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可能还需要6个月甚至9个月,很多报道称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左右才会恢复到比较好的水平。
我们的业务以及中国市场也是在正常的恢复过程中,但是要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完全的水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根据特灵科技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我们在全球自有业务的销售额已经实现了0.5%的增长,我们还将全年销售额的降幅从原先预计的10%-15%,下调到了6%左右。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已经超越了去年同期,并有很大的提升。这些都是一些很积极的信号,也让我们对全年的业绩表现非常有信心。
《21世纪》:这部分增长是因为大家对疫情期间的空气质量可能更关注了,人们意识的提高对产品销售有一个拉动的作用?
颜培荣:这个肯定是会有的。疫情期间很多办公楼的出租率低或者空置率是高的,比如我们看到上海的空置率可能接近20%,深圳可能接近30%左右,大部分人待在家里办公。但是,如果说我们整个商务办公楼有了更好的杀菌保护,空气质量的保护,让大家打消顾虑能回到办公楼办公,事实上这个还是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所以,要想让老百姓在这个市场的消费完全恢复,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杀菌或者是空气净化这块会起到相当大的助力,这块做得越好,消费者、老百姓的信心就越大。我们觉得这块市场还是有很大的前景。
《21世纪》:那像现在国家也出台了空调新能效标准,这块对于行业来说是有一些更高的要求的,那是不是对咱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利好的政策?
顾中平:确实是的。因为对我们来讲,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高效性和可靠性一直是我们关注的要点,也是我们最核心的地方。例如,特灵高效的三级离心机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高效节能在行业里面也是非常出名的。加上现在的疫情,我们产品的健康和安全也成为了一个新增的要点。
国家最新的五年计划里面依然很重视高效。从公司层面来讲,我们也有了一个更加远大或者宏伟的目标,即在2030年前在全球完成10亿吨的挑战,就是二氧化碳的减排量要达到10亿吨,相当于全球每年2%的排放量。
这个减排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特灵用非常绿色的冷煤,一般行业里面很多公司用的冷媒的GWP,就是全球变暖潜能值,在1000左右的单位,特灵用的高效、绿色的冷媒的GWP基本上在1到2以内,也就是说同样一台机器,特灵产品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减少很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用更加高效的产品,产品的用电量直接会影响到二氧化碳的排放。
《21世纪》:后续,特灵科技未来在中国布局有怎样的考虑?
颜培荣:我们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因此会继续加大投入,包括我们销售的投入、服务的投入、生产的投入,我们的技术研发以及供应链进一步当地化的管理等,包括我们现在讲的“空气质量品质3C”,这些都是我们在当地的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开发的。甚至我们会与更多国内的高校、研发机构进行合作,对中国市场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顾中平:从产品的角度,大的方向来讲,我们会继续向产品的高能效方面发展。我们会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像磁悬浮等技术,通过新技术的研发把我们的产品性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还有一个是更加注重人的健康。我们现在是第一代杀毒杀菌的产品,也会持续地做第二代,甚至会往第三代去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会加强的地方。
另外,物联网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互联控制和建筑智能将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建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期,特灵科技在美国和欧洲完成了20000座建筑的互联,部署了近一百万台互联设备。我们现在卖出去的产品,包括我们的商用和家用空调很多都能直接进行远程控制。除了特灵的空调,我们还会将物联网用于冷王车载空调,提升设备的远程运行、安全可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