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从四川三叶草生物(下称三叶草生物)获悉,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追加投资支持三叶草生物新冠疫苗候选物研发。包括此前投资,总额将高达3.28亿美元。据了解,此前 CEPI已向三叶草生物提供了6950万美元,三叶草生物是其全球第九个共同开发新冠病毒疫苗的合作。
三叶草生物CEO梁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称,三叶草生物开发的“S-三聚体”新冠疫苗候选物是一种重组蛋白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的技术曾经已证明具有安全(不接触、不含病毒)、有效(诱导高滴度中和抗体)、大量生产(重组蛋白表达技术)等优点,同时还具有与多种佐剂兼容的优势,联用佐剂的疫苗可能会增强免疫应答,从而产生更强、更持久的免疫力来抵抗感染。而重组蛋白疫苗可以通过使用特征明确的生产工艺迅速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量有望扩大到每年超过十亿剂,以更好满足全球范围内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紧迫需求。
据了解,自2016年至此前,三叶草生物已获得资金总额超过2亿美元(约15亿元人民币)融资。梁果分析说,2015年后中国陆续出台了多个利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在此背景下,基于三叶草生物很多研究都到了转化阶段,融资速度大幅提速,也获得了知名投资者的支持(包括高瓴资本)。
CEPI追加投资,总额达3.28亿美元
据了解,CEPI此次追加投资,是为了支持三叶草生物“S-三聚体”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候选物的开发直至获得上市许可,包括在2020年底前计划启动的全球范围关键的II/III期临床有效性研究。
CEPI与三叶草生物之间的协议旨在支持其研发的疫苗,在被证明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给全球最需要的人群。
截至目前CEPI对“S-三聚体”新冠疫苗候选物的总资助高达3.28亿美元,其中包括此前宣布的6950万美元。
据三叶草生物介绍,先期投资已用于临床前研究、I期临床试验和全球关键的II/III期有效性临床试验准备工作。积极的临床前研究数据和I期临床试验初步数据表明,“S-三聚体”新冠疫苗候选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诱导出强的中和抗体和偏向Th1的细胞免疫反应,值得进行持续评估。详细的研究数据将于不久后公布在同行评审出版物。
迄今为止,CEPI已向Curevac、Inovio、Moderna、Novavax、香港大学、牛津大学、昆士兰大学和巴斯德研究所牵头的一个联盟等机构提供初步资金资助和支持,以推进新冠候选疫苗的开发。根据公开信息,三叶草生物是中国大陆首家获得CEPI资助的疫苗企业。
实际上,疫苗研发投入巨大。CEPI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在4月15日盖茨基金会第23期线上媒体研讨班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研发新冠疫苗预计将需要20亿美元的资金,希望未来能获得更多的援助。
针对这次对三叶草生物追加的投资,哈切特认为“S-三聚体”新冠疫苗候选物的临床开发和生产进展顺利,前景乐观。“很高兴可以扩展CEPI与三叶草生物的合作关系,以使该疫苗具备获得许可的潜质。”
CEPI是为应对新型传染病而创立,主要是集合公营和私营领域、基金会等各方力量加速疫苗研发,并将疫苗供应给需要的人群。
10亿剂新冠疫苗产能
梁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S-三聚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三聚物亚单位候选疫苗,并且采用三叶草生物独有的 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专利技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表面抗原S蛋白具有天然三聚体结构,病毒通过其三聚体抗原(S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ACE2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引发感染。
因此,S蛋白成为疫苗开发的主要目标抗原。“S-三聚体”类似于天然三聚体病毒表面蛋白,在被用作疫苗接种时,可以诱导人体产生对S蛋白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保护接种后接触新冠病毒的个体不受感染。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初露端倪,三叶草生物第一时间响应,宣布正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
2020年6月,三叶草生物宣布已完成在研“S-三聚体”新冠病毒蛋白亚基疫苗候选物人体I期临床试验首批健康志愿者的接种。
2020年9月,三叶草生物发布积极的临床前研究数据,研发的“S-三聚体”重组亚单位新冠疫苗候选物(代号SCB-2019),在分别与葛兰素史克(GSK)和Dynavax的佐剂系统联合使用下,在动物模型中诱导出对新冠病毒强烈的中和免疫反应和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
梁果指出,三叶草生物的目标是为全球范围内所有需要的群体开发并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此次获得CEPI的持续投资是基于我们之间数月密切合作,以及我们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在早期临床前研究、产能扩大和I期临床试验等方面取得成功的结果。我们也希望与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公共卫生挑战,让来自中国的疫苗,为全球范围内控制疫情做出贡献。”
三叶草生物使用独有的Trimer-Tag©专利技术,构建基因重组蛋白质三聚体融合蛋白,使之能够有效地靶向先前无成药性的信号通路及药物靶点,为病患者研发出革新性的生物靶向制药。
依托Trimer-Tag©(蛋白质三聚体化)专利技术平台,三叶草生物从事多种创新性的三聚融合蛋白靶向药物和疫苗的研发,预防和治疗世界上多种严重的疾病 – 包括传染性疾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另据介绍,重组蛋白疫苗可以通过使用特征明确的生产工艺迅速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量有望扩大到每年超过十亿剂,以更好满足全球范围内对新冠病毒疫苗的紧迫需求。三叶草生物在浙江长兴建有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的cGMP大分子生物制药生产线,将拥有4 x 2000 L生物反应器以及灌装能力,年产可上10亿剂的产能。
目前很多成果都逐步进入了转化阶段,这也是三叶草自2016年融资提速的原因。三叶草CEO梁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称,自2016年三叶草融资速度提速是因为很多研究都到了转化阶段,资本的到来更有助于三叶草的产品转化。
“2015年以来,国家多个部委陆续发布医药研发相关政策,加大对医药创新、产业化技术平台的扶持力度。我和同行都能切身感受到,政策的利好带给我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成长空间。中国医药市场高速增长,创新药企成为资本关注的焦点。”梁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在政策及资本的助力下,包括三叶草在内的新兴制药企业能将创新和高疗效的药物尽早推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