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谈村镇银行治理:要进一步强化主发起行的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婧   2022-05-20 20:26:21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唐婧北京报道

5月20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村镇银行是2006年为了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扩展金融覆盖面,‍‍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一种新型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2006年到现在大概过去十五六年的时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的一支重要力量。虽然它规模不大,它是服务客户在基层‍‍、支农支小特色最突出的小银行。‍

‍村镇银行完善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我们全国有1656家村镇银行,‍‍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1306个县,‍‍中西部地区占比66%,县域覆盖率68%。‍

‍村镇银行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村镇银行贷款主要投向是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存款当中资金有8成用于发放贷款,‍‍贷款当中有9成投向农户和小微企业。‍

农村中小行的五个挑战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通气会上表示,农村中小银行风险总体可控,整体收敛。然而,从存量看,部分地区历史积累的风险体量较大,需持续加大处置力度;从增量看,疫情冲击、经济转型及行业变革等带来的风险将逐步显现。农村中小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路径有待完善。农村中小银行党组织层级较低,不同程度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建与业务脱节等问题。

二是股东股权管理和公司治理存在缺陷。农村中小银行股东“小、散、弱”情况普遍,一些机构仍然存在内部人控制、外部人操纵、违规关联交易等问题。农信社省联社定位模糊,履职越位与缺位问题并存;有的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履职不到位。高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有效监督。

三是部分地区风险处置资源不足。农村中小银行风险分布很不均衡,部分省区风险突出,但地方经济转型困难,具备资质的市场资本短缺,政府财力有限,难以提供化险资金。同时延期还本付息贷款预计有部分将形成不良,风险处置压力进一步增加。

四是风险防控法律制度不健全。我国问题银行处置法规建设比较滞后,高风险机构市场化退出通道不畅,优胜劣汰的市场纪律难以发挥作用。监管部门对银行股东的监督和处罚缺少明确法律授权,隐形股东、代持股权难以穿透识别。

五是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大型银行等不断下沉经营重心,每个县平均有9家银行展业。农村中小银行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传统优势受到冲击,信息科技建设滞后、经营成本较高等短板越发突出,部分机构优质客户流失,盈利能力持续下降。

应强化主发起行功能

‍不过,银保监会方面认为,村镇银行整体经营状况还是‍‍比较稳健的。全国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长期稳定在14%左右,‍‍不良贷款率4%左右,拨备覆盖率110%左右,‍‍整体上还是不错的。但是,诸多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金融科技下乡等挑战,未来银保监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村镇银行高质量发展。‍

第一,根据村镇银行的特点,进一步改善‍‍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监管。城镇银行作为小银行,有主发起行制度安排,‍‍其公司治理跟一般的城商、农商、国有银行的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二,进一步强化市场定位的监管,督促‍‍村镇银行专注主责主业。大数据分析表明,‍‍凡是那些扎根基层、做“小”做“散“的村镇银行,即便有一点风险,也不会很大,‍‍这也是一个经验。‍专注主责主业不仅是村镇银行自己的使命担当,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三,强化主发起行的功能,‍‍过去主发起行持股比例较低,‍‍现在要进一步强化主发起行的功能,‍‍既包括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输出人才、输出管理、输出系统,‍‍也包括主发起行牵头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管控‍‍和审计监督。‍

‍第四,根据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变化,‍‍有序推动村镇银行并购重组,构建定价合理‍‍的村镇银行市场布局。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