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药企对外合作:孙飘扬开启“买买买”给恒瑞带来了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2021-09-22 20:53:06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 自7月9日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官宣至今,63岁的孙飘扬重掌“药中茅台”两月有余。

作为公司创始人,孙飘扬的回归并非偶然,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彼时“医药一哥”恒瑞市值相对去年年底的超6000亿元,缩水了2000亿元。而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几乎是零增长……

“今年以来,恒瑞医药的股价在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持续下跌,目前已痛失‘A股医药一哥’宝座,从目前来看,及时换帅对恒瑞医药而言是明智之举,不过,就算战略合作及多产品管线能先稳定人心,但后续的战略布局更为关键,这也是考验恒瑞医药能否重回‘一哥’宝座的重要因素,更是体现本土创新药企如何走稳创新发展路径的一大验证。”某证券企业医药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那么,上演“王者归来”的孙飘扬,上任两个多月放了啥大招?给恒瑞医药带来了哪些变化?

开启“买买买”模式补充产品管线

孙飘扬回归这两个多月,带给外界最大的印象就是恒瑞医药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自8月4日正式当选董事长后,孙飘扬在8月26日迎来了“首秀”,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共同宣布,万春布林授予恒瑞医药针对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万春布林在收到销售回款后,将依据每季度净销售额数据向恒瑞医药支付商业化费用,具体商业化费用由双方另行约定。

据公告,合同签署后,恒瑞医药将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加里程碑费用总额不超过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次性支付万春布林首付款2亿元人民币,并在达到相应的研发里程碑和商业化里程碑时向万春布林支付总额不超过11亿元人民币的费用。据了解,合同不仅仅涉及商业化,普那布林的临床后续开发,也将会由双方从技术和资金方面共同执行。同时恒瑞医药将以一亿元认购股份的方式,在万春布林完成本轮融资后,持有万春布林不低于2.5%的股份。

一出手就是14亿!这是近年来恒瑞少见的大手笔对外合作,此举恒瑞将获得大连万春手中王牌产品“普那布林”在中国的独家商业化权益。这也是孙飘扬回归以来的第一个大动作。

随后不到两周,孙飘扬再度接连出手。9月5日,恒瑞医药宣布与天广实达成合作。恒瑞向天广实股权投资3000万美元,获得天广实手中第三代CD20单抗MIL62在中国地区的独家商业化权益,同时双方将共同推动MIL62与恒瑞医药旗下产品联合用药。9月17日,恒瑞医药宣布,与启愈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针对晚期胃癌临床治疗领域,开展恒瑞医药阿帕替尼联合启愈生物Q-1802(claudin 18.2/PD-L1双抗)的临床试验。

而2021年之前,据不完全统计,恒瑞医药过去10年中license in 创新药项目仅有4个。而恒瑞目前有近50种在研药,掌控上百条研发管线。

可见,此前一心埋头自主研发的恒瑞正在发生改变。这可能是孙飘扬回归带给恒瑞的最大变化。

据悉,在8月中举行的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孙飘扬表示,企业的发展要根据企业的节奏有序发展,不会根据二级市场的节奏。公司有两个战略永远不变:创新和国际化。要不断建立新的技术平台。

另据媒体报道,恒瑞医药BD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有5-6个人专门负责收集信息,关注TOP40的大药企每季度新开的临床、新引进的产品、新公开的专利等,以得到BD的灵感。

目前,除了引进外,恒瑞自主研发产品管线的进展也在不断加速。创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类新药SHR-1701联合疗法获批临床;1类新药SHR-1701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宫颈癌研究获批临床。

政策变革下的龙头药企转型成趋势

2021年对恒瑞医药来说是极其迷幻的一年。

不仅丢失了A股“医药一哥”宝座,股价更从最高价97.23元一度跌至44.33元,跌幅54.41%,总市值滑落至3000亿元。要知道,在2020年,恒瑞医药一直被认为是“药中茅台”。

不仅如此,恒瑞医药的上半年的业绩表现也不如预期。根据恒瑞医药2021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32.98亿元,同比增长17.58%。净利润为26.68亿元,同比增长仅0.21%。如果拆分单季度来看,2021年第二季度同比为-13.03%,10年来,单季度增长率首次录得负值。

针对这样的表现,起初有分析师认为,这是此前医药股增长态势迅速所致,不过,更多的业内人士将此归结于集采政策的影响。在中国医改大棋局中,很重要的一步便是推行集中采购政策。也是在集采的压力下,中标药物将会具有市场竞争力,相反,未中标的药物将逐渐失去市场。对于中标企业来说,如果中标前产品市场份额不高,则可以通过带量采购迅速增加产品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如果中标产品的市场份额本就偏高,那么以价换量的销售额可能不足以弥补降价带来的损失。 

今年6月,在第五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恒瑞医药碘克沙醇注射液等2款重要产品意外落选,引发市场担忧。也是在此大背景下,换帅似乎也并不让人意外。以此为分界点,恒瑞医药的发展面临技术性调整。

恒瑞医药在2021年半年报里提到:自2018年以来,公司进入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28个品种,中选18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2.6%,对公司业绩造成较大压力。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孙飘扬的带领下,2000年恒瑞刚一上市,就用募集到的一半资金在上海建立了研发中心。近年来,恒瑞科研投入占销售额比例达到17%左右,2020年投入研发资金49.89亿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达到18%,2021年一季度,恒瑞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18.99%。也是在此投入之下,恒瑞逐渐建立了仿制药+创新药的管线布局。

不过,由于创新产品尚未进入市场,在以仿制药为主的战略布局下,恒瑞医药的销售并未达到预期。特别是在随着集采常态化的推进,仿制药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中国药企被倒逼推动创新,恒瑞医药也深受其害。

“现在的市场环境就逼得恒瑞医药不得不加速创新药市场的布局,也是在此时间拐点,恒瑞医药的裁员也顺理成章。”上述分析师针对恒瑞医药此前的裁员一事对21世纪经济报答记者分析道,在全球创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要转变市场战略,传统的仿制药必须要及时替换为真正对患者有价值的创新药,这也将成为后续药企竞争的一大衡量标准。 

在上述临时股东大会上,孙飘扬也指出,创新药方面明后年出来的东西是最多的,肿瘤和非肿瘤都是丰收的时点,出来以后要参加国家医保谈判,然后放量,因此经过1-2年时间的调整就能恢复。

恒瑞医药内部人士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恒瑞医药的账上资金丰厚,可以为后续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市及市场战略布局做充分的准备。

药品集中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生物医药行业同质化竞争导致“内卷”严重,研发、人力、生产等各项成本快速上涨。恒瑞医药作为国内医药转型的代表企业也需时间“破局”。这也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一大缩影。 

“创新力+合作共赢”或成主流转型模式

也是基于此,后续的license in被外界认为是恒瑞医药想要加速改革的一大举措。

其实,在此之前,今年2月,恒瑞医药以自筹资金2000万美元认购璎黎药业6.67%的股份,并与璎黎药业的子公司上海璎黎达成协议,获得上海璎黎针对PI3kδ抑制剂Linperlisib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排他性独家商业化权益,通过产品引进提高创新成效成为恒瑞推进国际化的“选项”之一。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负责人汪来博士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实际上,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在国内,欧美许多跨国药企创新力也并不强,很多时候需要通过license in的模式引入,再通过商业化布局进行产品销售。

“没有充实的产品管线不行,如果仅仅靠一款药物很难获得较好的市场表现。但是不少企业在创新研发实力方面往往较为欠缺,并不是缺乏最好的科学家,而是在于缺乏好的项目以及等到这些产品完成前期临床后,真正将这些项目推入市场进行商业运作会的一系列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成本。”汪来博士说道。 

对此,IQVIA艾昆纬管理咨询部注册与临床开发策略负责人刘丹妮在2021 IQVIA艾昆纬健康产业峰会上也指出,在集采政策的压力之下,寻求外部合作机会也成为诸多药企的首选策略。目前,企业合作模式丰富多样,从研发到销售,优势互补,可以快速捕获市场机遇。当下,合作模式主要有5种:

一是立足国内,放眼全球。例如,百济神州从2010年开始就布局海外市场,在全方位推进全球临床开发的过程中,百济神州还开创了中国PI领导全球临床试验的先河;

二是资本助力,快速发展。有康桥资本投资孵化的天境生物和云顶新耀先后在美股和港股上市。天境生物的商业模式为“license in+自主研发”,已获得11个产品管线,其中,8款已经在中国或全球进入临床阶段。云顶新耀license in为主,目前已拥有8个产品管线。ADC产品在美国实现获批上市;

三是深耕中国,合作共赢。2021年5月,阿斯利康获得博安生物的抗肿瘤生物药在中国大陆的市场独家推广权,阿斯利康发挥其基层市场资源,帮助博安生物打入基层市场。

四是本土龙头另类创新。2019年6月,康方生物与正大天晴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康方生物PD-1抗体项目,病推动该药物的注册上市及商业化。

五是商业拓展,股权认购。2021年7月,信达生物认购亚盛生物5000万美元股份,并与亚盛医药就BCR-ABL抑制剂HQP1351中国商业推广,多品种联合临床及股权投资达成战略合作。 

“十三五期间,在健康中国、鼓励创新的政策驱动下,中国新产品的发布时间与美国逐渐同步,加速下创新药过度,渠道扩张或转移也愈发成为重要选择,这也使得创新药比例逐步上升,龙头企业在这样的形势下也必须快速转型。”刘丹妮说道。

 


全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