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规模超3万亿:未来发展空间仍巨大,需金融机构等多方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愿   2024-04-29 12:17:5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愿北京报道

“企业年金制度实施以来,至今已经有了相当的政策根底和实践基础,优化的方向是在参与的强制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及便利性、政策内容的激励性和普适性等方面予以加强。”4月27日,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中国企业年金发展座谈会”上表示。

2004年5月1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至今迎来这两份文件20周年。

人社部3月27日发布的2023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23年末,年金建立企业141728个,参加职工3144.04万人,积累基金31873.96亿元,当年年金加权平均收益率为1.21%,扭转了2022年-1.83%的收益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企业年金是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养老金融中具有很大潜力的产品,无论是从民生需要和健全养老金制度体系出发,还是基于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导向,都应当重视发展好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发展空间巨大

金融企业是企业年金投资不可或缺的组成,其职能包括年金受托、托管、投管和账管,覆盖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等。

2023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靠前的机构有中国人寿养老、平安养老、工商银行等,账管个数靠前的机构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养老等,托管资金规模靠前的机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投管资产规模靠前的机构有泰康资产、中国人寿养老、平安养老。

胡晓义表示,虽然企业年金发展规模总体上有成长,但覆盖面偏窄的格局未变,其原因除企业供款能力弱等实际因素外,不少企业对企业年金政策知之甚少,或误认为可用期权、股权等未来收益替代而游离在外;有些民企即使有经济能力和意愿,但由于不适应相关程序和规则而放弃;还有一些小微企业则困于缺乏专业人员操作、人员流动频繁、企业年金关系转续困难望而却步,而市场机构因这方面服务成本高也缺乏积极性。“这些都是阻碍企业年金有效扩面的实际问题。”

“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将发展企业年金作为推进多层次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努力开创企业年金发展新局面。”郑功成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覆盖面仅8%左右,远低于发到国家的50%的水平,将我国企业年金的覆盖率设定在50%以上无疑是必要且合理的,这表明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空间巨大,值得各界各方特别是主管部门和金融保险界发力。

郑功成表示,必须持续优化企业年金的发展环境,着力推动企业年金产品创新,包括推动市场主体创新企业年金产品并增加附加值等,“因为企业年金虽然具有政策性,但总体上仍然属于金融产品,作为产品就应当充分发挥产品的效应,即通过提高附加值来吸引更多客户,这是一条必由之路。”

北京市人社局养老保险处副处长杜志峰也表示,针对近年低迷的投资环境与增强年金吸引力之间的关系,应当协调人社部门、金融部门与投资机构的多方配合,以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率吸引更多的企业建立年金。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此次座谈会上,多位地方人社部门领导建议,应将企业年金积极融入养老金融发展大局。

金融机构建言企业年金发展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结合我国企业年金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经验,从资产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四点看法:

第一,要建立一个长期、绿色驱动、与企业年金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期限长期化的方式,通过优化支付手段达成长期利益捆绑,进而鼓励长期投资。

第二,提升投研和管理能力,加快、加大布局权益资产和另类资产,年金管理机构之间要取长补短,提升相应投资能力。

第三,优化考核、激励方式,形成更耐心的行业生态,参考国际经验,鼓励出台考核指引,从激励内容、激励方式、业绩基准、支付方式等方面予以引导和参考。

第四,加大精算技术的投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鼓励年金计划科学编制,定期发布精算报告,提高年金管理透明度,以此减少外部因素对企业年金投资决策的影响。

作为银行业代表,工商银行养老金融部总经理韩强介绍称,我国企业年金20年来的成功运营,得益于四方制衡的治理结构、完善的监管体系和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并强调在目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要重视年金的信用风险防控。介绍了工商银行通过内部评级、客户经理、共享机制有效防范年金信用风险的经验。并表示,“推广企业年金的个人投资选择权,有利于缓解企业的年金管理压力并增强企业职工的财富管理意识。”

对于企业年金模式的推广,韩强提出了两种参考思路:一种将年金集合计划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向公众销售,由受托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更有利于维护客户利益,提高收益水平;另一种是将年金集合计划作为年金向社会公众销售,这种方式将复杂的年金建立产品化,便于没有建立年金的企业职工购买,并享受税优,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年金的职工覆盖率,同时也可以成为老百姓提高自身养老金替代率的一种途径。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泰康养老保险副总裁田军提出了我国企业年金未来发展的五点建议:第一,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年金,鼓励效益好的非国有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同时借鉴个人养老金,简化企业年金的建立流程,以此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第二,扩大投资范围,通过纳入相关度低、多样化的品种如基础设施公募REITs、股权投资等降低风险。第三,积极探索大型企业年金多受托管理计划,提升服务质量。第四,个人养老金资金可转入单位企业年金、企业年金保留账户转入个人养老金,实现二三支柱的互转结合。第五,企业年金领取资金购买养老服务实行税优,将企业年金退休领取与养老实体服务更好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华夏基金董事总经理胡兵也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明确企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金的定位,其长期的资金属性和收入替代功能决定其要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第二,要创新制度、优化流程,国有企业应率先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类机构也应积极宣贯,做好产品和服务准备。第三,打造一支“专才、优才、通才”的优秀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第四,结合科技赋能提高投资管理效能、风险监测水平,并建立统一信息交互平台。第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形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生态和氛围。

全站地图